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赵遵阳:理性看待高湿玉米 不要盲目跟风

发布时间:2021-11-24 11:20    作者:.    来源:荷斯坦杂志    查看:
    第一次听说高湿玉米是在2007年求学之时,美国教授讲到,只要给牛提供优质的苜蓿青贮、足够的豆粕及高湿玉米,它就能产奶,而且疯狂产奶。第一次认识到高湿玉米竞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前几年我们聘请国外专家做营养指导,分析产量上不去的原因,某些时候认是为配方淀粉不足或者配方的淀粉利用率低。因此,我们增加了配方淀粉,也尝试制作和使用了部分高湿玉米,然而效果并不好。这说明我们对淀粉利用率,以及高湿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使用方法要理性判断。最近几年国内出现一些高湿玉米生产厂家,经常也会被问到高湿玉米应该如何定价?与玉米粉、玉米压片等相比效果如何?本文结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从四个部分跟大家分享。
    黄贮配高湿玉米=高湿玉米?

    青贮玉米差或者不够,高湿玉米凑?

    现代牧业赵遵阳博士解读国内高湿玉米利用存在误区!!!

    高湿玉米介绍

    高湿玉米其实是粉碎玉米籽粒青贮(含芯和包叶),无论芯或包叶软纤维较多,半维素较高,能起到较好的消化作用。第二,合理的水分,应达到27-33%,25%会略干,含水量不足。第三,合理的粉碎细度,这方面没有量化,但现代牧业做的较细,根据个人经验来看,碾压后的高湿玉米籽粒破碎到4-6瓣有点粗。第四,合理的压实密度,不同储存方式的情况下,应达到700-750kg DM/m³。第五,高湿玉米是厌氧发酵,有窖贮、灌肠和裹包等形式。现代牧业主要做灌肠,每个肠大概灌200吨,每天能灌400吨左右。第六,高湿玉米可以添加发酵剂,如乳杆菌、丙酸、蛋白酶等,此举在于通过发酵产生乳酸,乳酸破坏包裹淀粉颗粒的醇溶蛋白,使淀粉颗粒更多的暴露在瘤胃微生物当中,从而提高淀粉消化率,这是我们做高湿玉米的根本目的。

图1

    美国高湿玉米水平可从图1 DairyOne实验室数据看出。2004年到2021年,DairyOne实验室一共检测了大概2万个高湿玉米样品,2万个数据平均下来,干物质、淀粉含量、淀粉消化率(指7小时瘤胃体外消化率)都在71%左右。

图2

    高湿玉米发酵产酸,酸解醇溶蛋白,因此,我们可以检测到玉米蛋白可溶性的提高或者氨态氮含量的提高,氨态氮含量提高必然跟淀粉消化率有相关性,2014年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图2红线标示,蛋白中5%是氨态氮,所对应的7小时瘤胃体外消化率能达72%左右。所以,高湿玉米要求有一定含量的氨态氮,如果氨态氮含量低至2-3%,那么它所对应的淀粉消化率降到50-60%,就称不上高湿玉米了,达不到我们利用高湿玉米提高淀粉消化率的目的。所以,对于高湿玉米尤其是市场化的高湿玉米来说,如何检测它的质量,能否达到应有目的,要看其氨态氮水平,一般来说达到5%以上淀粉消化率是有保障的。

    现代牧业高湿玉米使用经验

    从2019年以来,现代牧业在山东、安徽及陕西几个牧场做了一些灌肠高湿玉米,每个肠200吨,每天能保证2个肠,约400-450吨,如图3所示。

图3

图4

    每次做高湿玉米之前首先要考虑其使用成本.

    应该估算未来它的使用成本是多少,跟玉米颗粒、压片玉米相比,价格差异较大或是不划算就不要做了。图4所示是某场高湿玉米成本核算,当时采购的湿玉米,成本1748元;青贮剂、装载机、管理费、租用的加工设备、柴油费用等合计约140-150元,这些项成本约1890元(1750元+140元);这个场损耗3.2%,还算不错,含损耗成本是1954元;成本核算还须考虑资金成本,每次做三五千吨高湿玉米,3个月制作周期占用的资金成本约合23元;所有这些加起来即为玉米的总成本,约1977元。按高湿玉米干物质含量68%计算,每吨高湿玉米最终的使用成本约2908元。

图5

    现代牧业某牧场今年1月份开始使用高湿玉米,3月份用完。最初使用时产量36.2kg,使用一个月后产量逐渐上升,2月中旬产量最高,达37.2kg,最后稳定在37kg。

图6

    高湿玉米有哪些重点指标需要监控?

    第一,氨态氮含量,如图6样品检测数据所示,氨态氮含量达到5.6%,也就是说,总蛋白当中5.6%是氨态氮。

    第二,要通过监控pH值掌握发酵是否充分,pH值4.5,略高。然而,大家可以从图6中看出,氨态氮含量和pH值这两个指标非常好的情况下,淀粉消化率反而不高,只有58.8%。前面图2氨态氮达到5%左右时,瘤胃7小时淀粉消化率能达到72%,这么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取样误差或者检测误差,跟品种、玉米粉碎细度都有关系,可能碾压的玉米粉碎较粗,影响未来淀粉消化率。总之,这些指标要综合对比,并不是氨态氮够了淀粉消化率就够了这么简单。

图7

    做高湿玉米一定要注意合理干物质的含量,因为干物质含量不同,损耗也不同。

    图7所示为安徽一个牧场2019年和2020年两年所做高湿玉米的差异。2019年入窖的高湿玉米干物质68%、水分32%,开窖之后干物质66.6%,下降1.7%,损耗较小。2020年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入窖时干物质只有64.5%,开窖之后下降到60.6%,损失3.9%,损失较大。

    此外,高湿玉米必须有良好的管理,减少损耗。

    制作前、制作中、制作后,包括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损耗的管理,还要做好其他管理,避免鸟啄或鼠啃。这是高湿玉米很重要一环,否则做了这么好、这么贵的东西,反而损失了。

    不同来源淀粉的比较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玉米粉、压片玉米或者高湿玉米如何定价?怎么比较?用哪种更好?给大家看一些数据,一目了然。

图8

    无论高湿玉米,还是压片玉米,或是玉米粉,再或是青贮玉米,都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名字,而要看它的淀粉消化率。压片玉米经过高温熟化,不仅仅淀粉消化率提高,蛋白、干物质消化率也都提高,这里只考察它的淀粉消化率。

    图8数据来自于加拿大一个营养师,我们来看一下四种淀粉来源中淀粉消化率的差异。

    压片玉米、高湿玉米、玉米粉、青贮玉米样品数量分别为20、100、30、350,无论6小时淀粉消化率,还是24小时淀粉消化率,差别较大。所以,我们不能统而概之说压片玉米比玉米粉或者高湿玉米好,因为品种不同,加工工艺不同,最终造成淀粉消化率差异非常大。以高湿玉米为例,100个样品中,6小时淀粉消化率最低的为7.1%,最高能达89.9%;24小时淀粉消化率也有这样显著的差异,从最低的28.4%到最高的97.8%。举此例是为了向大家说明:高湿玉米并不一定比玉米颗粒好,一定要考察其淀粉消化率,可以给牛使用后看效果,也可以检测氨态氮、检测PH值等,一定要综合评判。

    那么,好的高湿玉米就一定能能用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图9

    图9所示为2003年美国的一个研究,高淀粉日粮(32%)中高湿玉米和玉米粉对采食量、产量及牛奶指标(乳脂率)的差异。蓝色柱子代表使用的高湿玉米配方,红色柱子代表使用的玉米粉配方,高湿玉米替代玉米粉之后,采食量下降非常明显,也就是说,高湿玉米反而抑制了采食量,比使用玉米粉配方时低了1.7kg,差异显著。而产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分别是38.4kg和38.8kg。最关键的是乳脂率下降非常严重,由原来的3.59%下降到3.0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配方淀粉含量太高,瘤胃可消化淀粉已经非常充足,没有必要再增加高湿玉米。反之,如果玉米价格非常高,我们完全可以使用高湿玉米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虽然产量没动,但是采食量下降,所以,在一定范围之内使用高湿玉米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但前提是牛奶质量不能下降。

图10

    图10所示为1997年的研究,使用中等淀粉日粮(28%)考察高湿玉米和玉米粉对采食量、产量及牛奶指标(乳脂率)的差异。可以看出,采食量没有明显下降,分别是24.9kg和24.1kg。但产量显著提高,使用玉米粉配方产量是40.5kg,换成高湿玉米配方产量达43.1kg,增加了2.6kg。乳脂率由4.13%下降到3.86%,也不算特别大差异,这个配方是使用较成功的。因为配方淀粉不是特别充足,或者因为瘤胃可降解淀粉不足,增加高湿玉米替代玉米粉,效果非常好。

图11

    正是因为高湿玉米起到了好的效果,产量提高,采食量相对降低,高湿玉米和玉米粉两个配方在能量利用效率上体现出了巨大差异,无论是总能、消化能、代谢能还是产奶净能都非常显著,用高湿玉米配方之后每公斤干物质1.84,用玉米粉配方产奶净能是1.63,两者差异12%,如图11所示。高湿玉米用的好,产奶好,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利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作为营养师 对于高湿玉米使用的一些简单思考

    首先,应该客观承认高湿玉米在很多情况下或者在一定前提之下有助于提升产量,因为高湿玉米的消化率和消化速度相对于压片玉米、玉米粉来说有所提高,可以增加瘤胃淀粉的供给量。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反思配方存在哪些不足,是本来配方淀粉消化率就差?还是瘤胃淀粉不足?

    其次,如果要使用高湿玉米,一定要考虑使用的前提,不能盲目跟风。

    前提之一,应考虑其它淀粉来源的供给。如果牧场有质量非常好的青贮玉米、玉米粉、压片玉米供给,就不要考虑高湿玉米了。对于营养师来说是不愿意轻易增加原料的,每增加一种原料,可能就带来配方的一些错误或者产奶潜力受到影响。

    前提之二,应考虑使用成本和制作工艺。无论是购买或是自己制作,如果使用成本高出压片玉米和玉米粉很多,或者是自己制作工艺不够成熟,就不需要考虑了。

    前提之三,应考虑粗饲料质量和配方设计。高湿玉米被美国营养师比喻成『炸药』,如果粗饲料质量不好,不要过多考虑高湿玉米,否则相当于在瘤胃里放置了炸药。还要考虑配方设计,高湿玉米淀粉消化率高、淀粉消化率快,要达到适当的能氮平衡,得有足够快速降解的蛋白作为它的补充,如果蛋白很多都是过瘤胃蛋白,高湿玉米降解非常快,碳氮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样对产奶效果也会有影响。

    前提之四,应考虑淀粉含量和淀粉消化率。如果配方淀粉含量比较高,或者淀粉消化率、消化速度非常高,也没有必要考虑过多用高湿玉米。可以用体外发酵法评估日粮淀粉消化性能。

    前提之五,应考虑产量水平和牛奶指标。如果产量水平不太好,或者牛奶指标比较差,这种情况下也不要考虑高湿玉米,要反思牛群管理、粗饲料质量、配方设计等,不要着急通过使用高湿玉米来提高产量。

    第三,具体使用上,产后早期牛建议不用,关系到瘤胃健康和采食量提升。

    高湿玉米消化率比较高,消化比较快,因而肝脏供给葡萄糖太多,对采食量有抑制。高产牛用5-6公斤,不要太多,全部替代意义不大。

    第四,理解的误区。

    黄贮配高湿玉米等同于青贮玉米吗?青贮玉米差(淀粉低)或不够,可用高湿玉米来凑吗?青贮玉米不足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高湿玉米,而应该考虑能不能买好的进口苜蓿或其他干草?能不能就近做苜蓿青贮?这样营养师才有空间和条件做好配方,否则粗饲料本来质量就不好,青贮又少,做了很多高湿玉米就相当于买了很多“炸药”,如此营养师的工作更难开展。

    总之,营养策略和配方设计要讲求平衡,高湿玉米是好,但一定要用好它。

   (荷斯坦《牧草技术与市场Hay Farmer》杂志根据“MAP丰年万穗暨高湿裹包高峰论坛”发言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